2006年10月27日

秋末的壘球

中秋節連假期間,跟教會的年輕人們打了一早上的壘球,秋天真是個適合奔馳沙場的季節阿。

看相簿

2006年10月10日

Alone, but not lonely.

就在今天這連假最後一天的晚上,我從一個基督徒討論區中看到了以下這篇文章,我心裡得了安慰:

「耶穌聽見,就上船,從那裡獨自退到野地去。」(太十四13)
「既解散了群眾,祂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到了晚上,只有祂單獨在那裡。」(太十四23)
「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祂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約六15
『靈冷靜的有聰明。』(箴十七27。)

有時候在大型聚會中挑旺我們的也許是「魂」(興奮、高昂、跳躍),而不是「靈」。

因此,主耶穌在人間行走時常立下榜樣。

倪柝聲弟兄在屬靈人(中冊)第四章靈所當有的情形一篇中也告訴我們要冷靜。部分文章摘錄如下:

「我們的靈應當火熱,但我們的靈也應當冷靜。火熱是對『殷勤不可懶惰,常常服事主』說的;冷靜是對知識說的。

如果我們的靈不冷靜,我們就要常有太過的舉動。仇敵的目的,就是常要促聖徒走出常軌之外,叫他靈和聖靈失去了接觸。我們時常有看見聖徒當他的靈不冷靜的時候,就改他原則的生活,變作情感的生活。靈和心思原是緊緊相連的。靈一不冷靜,心思就要受刺激;心思一變火熱,信徒許多的行為就不能自主了,就要反常了。所以,保守靈冷靜乃是永遠有益的。時常不理情感的興奮,欲望的加增,思想的混亂,而退一步的在冷靜的靈中考慮過一切的問題,就要保守我們的行徑常在主的道路的中間。當我們的靈受刺激時,我們若有所舉動,恐怕那些都是違反神旨的。」


回顧中秋節連假這幾天,我發現很多時候我都在獨處,但奇妙的是,這種感覺並不是"孤單",而是一個很安息的經歷;不同於之前那種一人獨處時的天馬行空胡思亂想(例如之前一直以為自己會趁這幾天安排一人露營那種狂想),這幾天的獨處,我發現我有很充裕的心思與時間,獨自一個人向著基督有很多隱密的禱告,奉獻,以及讚美,再一次將很多緊抓不放的,細細整理後交出去。

感謝主,讓我慢慢從內裡生命的感覺中學習穩定的順服,使我不被自己驚嚇,也不因此驚惶失措。

默默一人上山的耶穌,我羨慕祢的腳蹤。

2006年10月8日

光影,構圖與獨處

每隔一陣子,我就強烈的需要獨處一下。

我可以藉此讓自己恢復專心的能力。

本來週六有些預備的行程,但因故取消。下午,我帶著相機,一個人出門。

所以我拍了一些照片

2006年10月6日

「王的男人」電影筆記

既然是部落格,我想還是放一些我生活中會產生的東西,例如觀影心得(筆記),感謝主,我也期盼自己能從一個基督徒的觀點讀出電影這種商業產物中的一些生命力道,也為自己觀影後的感動留下點記錄。

「王的男人」這部電影我得好好的為它平反一下,平反什麼呢?平反報紙影劇版所傳達的錯誤訊息:同性愛的部分。反而,「王的男人」是一部不折不扣,在剖析階級制度下,身為「人」的無奈與悲哀,不管你是個賤民戲子,還是個貴族皇帝。

影片中情同手足的流浪藝人孔吉(李準基飾)與長生(甘宇成飾)在一次戲謔皇帝的街頭劇中因侮辱皇帝被處以重刑,卻因長生的能言善道取得了在皇帝燕山王(鄭鎮榮飾)面前演出的機會,粗俗卻又嘲諷力道十足的演出讓從未接觸這種「平民娛樂」的皇帝極為興奮,不僅對孔吉產生了類似「影迷」的非理性愛慕與追求,更透過戲子們在文武百官前公開演出的嘲諷劇所給他帶來的亢奮情緒,做出了許多壓抑許久的報復行為(屠殺前朝忠臣與先王儐妃)。

無法忍受的臣子們決定叛變另立新王,而滿手血腥的皇帝卻也因自我認同的崩解,無力挽回下台的局面,最後,在孔吉與長生最後一次在皇帝前的演出中,眾人終於從一切的虛空裡,認清自己以前所追求的,不過是無價值的糞土...

以下我簡單透過四個主題,分析一下我對這部電影的想法

王的悲痛

本片的主軸其實在燕山王的心路歷程。這位朝鮮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我雖瞭解不深,但被鄭鎮榮詮釋成充滿悲劇性格的短命皇帝。在本片中,極度的情緒壓抑與權力的恐怖平衡,在戲子所帶來的哄堂大笑中變成皇帝行使瘋狂暴行的動力。當皇帝看戲看到精彩處,脫下皇冠跪在長生面前想要入戲時,狂熱又渴望的眼神實讓人不寒而慄;像個孩子般,燕山王需要的是被安撫與被滿足,如此的任性也鋪陳了整部片的戲劇張力。


根基於「身不由己」的愛

聊聊孔吉吧。脫掉有色幻想的眼鏡,其實孔吉與長生的關係相當單純:一路走來互相扶持的堅強師兄與軟弱師弟。天生有副嬌媚臉孔的孔吉長年遭受居高位者的性侵犯卻不敢反抗,但孔吉的本質,只是一個想跟戲班子的大夥「一起玩吧」的單純青年;難道孔吉一出生就樂於接受自己這張俊美的臉孔所帶給他的恥辱嗎?同樣的,燕山王也在同樣無情的命運中不斷的再問自己這個問題。當兩人碰在一起,發現彼此最深沈的悲傷是如此相似,會引發出類似同性之愛的互動也就可以理解。而這個同性愛部分,也在電影公司精密的處理下,顯得充滿話題性,卻幾乎不具道德爭議性。


早已瞎的雙眼

這個對生命強烈的控訴出自長生的口中。因自己的直率言行而被處以烙眼的長生,卻在酷刑後看見生命中更為深沈的悲哀:"當我耗盡一生為演戲狂熱時,我卻如同瞎眼之人一般,看不到戲劇之外任何事物;但當我眼睛真的瞎掉時,我卻發現我所看到的,盡是虛空的虛空。"這段對白熟悉嗎?看看聖經傳道書吧: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

我感動的是,這以往只出現在基督信仰根基的西方電影反省思維,現在竟也如此明白的出現在亞洲電影中,我相信,基督的信徒都會阿們這樣的生命原則。


下賤的戲子?

朝廷的腐敗,或是皇帝的荒淫,在中央集權的社會中,都變成無人敢談論的禁忌話題,不管是掌握財富的有錢人還是掌握知識的讀書人,都很清楚為了保有自己的社會地位(或著是項上人頭),閉嘴永遠是美德。但在如此嚴密的階級社會中,或許最敢講真話的反而是這群被稱為「賤民」的戲子吧!這群天地為床四海為家的流浪藝人,透過戲劇(往往是老少咸宜的喜劇)表達人民最大的憤怒與最真實的心聲。

民間戲曲一直都是人類中外歷史中,階級革命的重要原動力。而戲劇這個媒材,本就擁有抽絲剝繭,留下最純粹的情緒與生命張力的能力,這也是讓筆者喜愛電影跟戲劇的重要原因。

以上,簡單描述以上四個我個人比較關注的部分。最後,我想講講這部電影的「收尾」與我的結論。

「王的男人」在結尾時,很精準的讓「人倫秩序」回歸「一切正常」:皇帝歸王妃,戲子歸戲子(由王妃陪同的皇帝,冷靜的一同欣賞孔吉與長生最後精彩的悲情演出),這也是讓本片在意識型態上結束於「安全與中道」的最佳手法。不禁讓我為韓國電影商業化的細緻操作感到欽佩:真正想大賣的電影,一定得走中庸路線

這也是我心裡的負擔:台灣電影總是在題材操作上過於耽溺,變成導演個人情感抒發的「藝術品」(請注意這是諷刺語),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普世接受」價值觀。我想,唯有讓聖經中神的話真正進入創作者的心中,才能期待在台灣產生出一部具備「普世價值」好看又具反省空間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