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9日

沢田泰司の獨白:Dear Friend

【名前】TAIJI
【本名】沢田泰司
【出生日】1966年7月12日
【血液型】A型

這首歌是Taiji,前X Japan的Bass手,在2000年出版自傳時,附在書籍裡面的小單曲。這首歌,是Taiji特別寫給死去的好友,也是在X Japan時期的好伙伴:Hide。

Hide在日本的傳奇性就不多提,可以看看這邊

全曲沒有任何的歌詞,剛聽會被輕柔民謠吉他的演奏給「欺騙」,2分鐘之後,會開始發現到這首歌的旋律中,有著極為深沈的情緒跟感情。最後,當Taiji緩緩的將短詞唸出,才終於明白,Taiji對這位死去的老友的思念有多麼的深。

Taiji在離開X之後過得並不好,甚至有將近一年的時間被毒癮控制,在上野公園潦倒度日。

Taiji在自傳裡說,當年他會離開X Japan,理由很簡單:錢,要求一切版稅五人均分的Taiji,在1992年日本巨蛋演唱會前,與團長Yoshiki單獨交談,Yoshiki說:「你離開X吧。」Taiji說:「等這三天演唱會結束後我就走。」

最後一天,每個團員都緊緊的摟著Taiji,盡在不言中。

小時候看那段影片時,以為大家感情都很好,沒想到是道別。

我恐怕永遠都會被這種真實的東西給感動吧,莫名其妙聽了一遍又一遍。

「就是可以用直覺聽出背後的靈魂。」



Dear Friend

歌曲播放
地平線的彼岸是白色的雲朵
眺望著某人的我啊,
讓寂寥的波浪來終止心的呼喊,
天空中浮現的是他的笑臉,
正在宇宙中飛翔呢……這訊息。
在我夢中出現。

在冷風中想要隱藏心中的寂寞,
駕著機車,嗖的飛馳
雖然季節流轉而至
卻無法把你忘卻,永遠地…

天空中浮現的是他的笑臉,
正快樂地做著音樂呢…這訊息。
在我夢中出現

想要一起完成探索靈魂的旅程
想要一起架起,源於音樂本身的音樂之橋。

2008年4月8日

「我今天的身份不是導演,不是電台主持,更不是老板。我是以耶穌門徒的身份來和大家聊天的。」

又看到香港演藝人的見證新聞,這位導演也許大家比較陌生,但稍微有點年紀的,應該都記得「表姊妳好」系列吧?就是他的作品。

另外有一部1991年的香港超級夢幻大堆頭電影「豪門夜宴」也是他的作品,喔,不只他,是他跟徐克合導。

--------
名導張堅庭笑談「喜劇重生」 新聞來源

這位經常執導笑劇的導演告白神在他生命中也用同樣的手法執導他的人生。(圖:本報記者)
香港著名導演張堅庭先生日前往悉尼於一場《未完的故事》音樂佈道會上分享生命見證。這位經常執導笑劇的導演告白,神在他生命中也用同樣的手法執導他的人生。

4月5日下午,張導演身穿褐色上衣,腳穿一雙運動鞋,給人一種很親切的感覺。他一上台就對觀眾說:「我今天的身份不是導演,不是電台主持,更不是老板。我是以耶穌門徒的身份來和大家聊天的。」

導演給人的感覺通常是脾氣很不好,2003年張導演回轉信主,今天站在台前的張導演顯得特別平易近人,而且經常引起全場捧腹大笑,氣氛輕松愉快。

張導演分享小時候跟著媽媽去教會,是因為教會吃的東西多,過年過節肯定少不了大堆的禮物。即使開始去教會的動機不純,但是長大在影視界打滾時,神再次呼招了他,而且是用了非常特別的方法讓他重新回轉。

一生參與的電影無數的張導演,其中在與成龍合作執導《飛龍再生》時,他自己經歷了另一場「再生」。起初他懷疑自己得了柏金遜。由於拍電影的緣故,他要到世界各處取景,那時他自覺病程開始惡化,在泰國逗留的三個禮拜里,他瘦了30幾磅,所有山珍海味都變得無味。擔心在他心中日積月累,以致每晚只能入睡約2至 3小時,他心里總是惦掛著家中的三個小朋友。

一帆風順的生活此時突然來到低谷,他從來沒有嘗試過如此糟糕的經歷。一次在他上洗手間的時候,突然他跪下來禱告,「上帝,救我!」

返港後他一直四處尋醫,什麼醫生都看過了,在極度憂鬱之際,他開始和家人有更親密的對話。平常都很忙的兩夫妻,此時突然一起喝奶茶,一起聊天。平時將別人送來的聖經四處丟的他,此刻找回扔剩的一本,開始隨機翻阅起來。

他想:如果我不是一個成功\的爸爸,小朋友怎麼辦?不怕,如果地上的爸爸不行,就找天上的爸爸。他開始帶小朋友去上最好的主日學,還有與太太參加教會講座。一次和太太在教會中聽到「全因為袮」就黯然泪下……他開始盼望把生命交托給主。

經過三個多月的「柏金遜」煎熬,他不知不覺患了中度抑鬱症。朋友勸他看精神科醫生,醫生告訴他並沒有患柏金逊,而是疑病症,後來經過多方證實,原來「柏金遜」只是一個錯覺,他手抖的原因是手指錯位了。上帝用喜劇的方法讓他重拾新生命,他於2003年4月12日受浸信主。

現在他不單自己信主,還把太太也帶到了教會,他敢說,在家里,神最大,其他都為小。而性格倔強、年屆90的爸爸剛於上個月受浸。

他說:「神通過這個喜劇,讓我好好工作,把見證講出來。」

2008年3月26日

[純福音新聞]小三童惡性腦瘤 全班天天禱告

真好阿,沒有摻雜,沒有拉扯空間,就是大家同心合意的尋求耶穌、邀請耶穌。

這種新聞希望在台灣越來越多。

也希望神在2008年在台灣做偉大榮耀的復興。


---------
小三童惡性腦瘤 全班天天禱告
自由 更新日期:2008/03/26 04:09

石岡國小有愛

〔記者張軒哲石岡報導〕石岡國小三年級學童廖昱昇罹患腦瘤,且是長在腦幹上的惡性瘤,無法手術化療。目前廖昱昇住院治療,班上的同學每人寫卡片祝福,全班每天禱告祈福,盼昱昇早日返校。

「親愛的天父!昱昇需要您的幫助,邀請耶穌進入昱昇的心裡,永遠與他同在。」三年乙班學童每日利用十多分鐘時間,齊唸「病的醫治」,並隨著導師劉秋香禱告,祝福昱昇,許多女學童雙手合十,眼角泛著淚光。

本學期昱昇頻頻在家中、學校跌倒,字跡越寫越潦草,劉秋香直覺不對勁,由家長帶到醫院詳細檢查後,青天霹靂的消息,不僅傷透父母的心,也讓師長們深感惋惜。昱昇因為無法開刀,目前僅能服用藥物治療,以延續生命。

昱昇是獨生子,其父是電焊工,本月母親辭去店員的工作,專心照料兒子。目前昱昇正在台北榮總醫院接受六週放射治療,三乙學童每人寫卡片,由校長翁春派與劉秋香轉交。劉秋香看見昱昇虛弱的病體,不禁淚流滿面。

盼社會伸援手

劉秋香說,廖母向其他病童家長探問,估計昱昇約剩二年時間,希望藥物能延續他的生命。學童羅凱修希望昱昇早日康復,快點回學校,大家會協助他上課。

昱昇的用藥健保不給付,每月藥費高達五萬元。目前廖家四處借貸,惶惶無措。以後每月藥事、病房費用約六萬多元,有意協助廖家的民眾可聯絡石岡國小。

2008年3月20日

調查:美國人不認爲與神的關係第一重要

...至少神還保守了米國人對家庭的重視程度...事情看正面啦。




新聞來源

調查指美國人不認爲與神的關係第一重要

【本報編譯】美國在世界眼中是一個基督教大國。可是一個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大部分美國人並不把與神的關係放在個人生活的第一位。

據巴拿調查機構星期一發布的信息顯示,被問選擇最重要的關係時,七成美國成人把地上的家庭放在天上的父神之前。 三分之一的人說他們的原生家庭是最重要的,其中約四分之一(22%)說是配偶,六分之一(17%)說是孩子。另外3%的美國成人稱父母是他們最重要的關係。

只有19%,差不多五個中有一個人說,神、耶穌、聖靈三位一體,或阿拉真神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關係。

更加讓人吃驚的是,只有2%美國成年人說一個親密朋友的關係是他們生活中第一位。 年過40的人卻最大機會把神放在所有關係中的最重要位置。

但在少數群體,至少三分之一福音派基督徒說與神的關係是最重要的。 七成的福音派基督徒把和神的關係放在第一位。同時,對30%的新教徒和僅9%的天主教徒來說與神的關係是最重要的。

喬治•巴拿(George Barna),巴拿調查機構的創立人說儘管很多重生基督徒在「理性」和「神學」上承認神的存在,並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但他們仍不願意「與神親近」。

「可能在這次復活節中,基督徒能夠得到的最大禮物就是加深或是更新與神的關係,另外還有下定熱情的決心要更多去認識活著的神和被他認識。」他在講話中說。

調查還發現,非洲裔美國人把和神的關係當作最重要的關係的比例是其他美國人的兩倍。政治上,把神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的保守派差不多是自由派的三倍。(分別為33%和12%)

除了重要的個人關係,調查還問了受訪者美國人什麽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團體和關係網,而最多的答案是教會團體。

三成(29%)成年人說他們的教會是他們生活裡最重要的關係團體,第二多的答案是同事(18%),接著是常在一起的朋友(14%),興趣俱樂部或社會團體(12 %),另外還有鄰里關係(7%)。

「說教會聚會是他們最重要的人際網的人比說神是他們個人關係中最重要的人多出50%。」調查數據指出。

「這可清楚看出很多人在教會發展了很好的人際關係,但是也看出很多人可能忘記了去基督教會的最終目的。」

有趣地是年輕人(25歳以下)把他們的朋友放在他們人際關係最重要的位置。相比之下,超過25歳的成人把教會放在第一位,而工作關係放在後面。

其他調查還顯示,新教徒把教會看為他們最重要的團體的比例是天主教徒的兩倍多(分別44%和16%)。政治上保守派把他們教會當作他們主要社交網絡的比例是自由派的兩倍多。

此報告是基於巴拿調查機構2007年7月對全國1,004位超過18歳的成人做電話隨即抽樣調查。

[資料來源:The Christian Post]

2008年3月16日

墾丁的珊瑚恢復生機

跟大堡礁保育團隊平肩分享經驗阿...這實在太屌了。

該死的爛香蕉船跟水上摩托車都該全部滾到淡水河去做生意。


墾丁珊瑚保育 國際學者驚艷
2008/03/15

墾管處14日舉行全球珊瑚礁生態觀測網整合會議,由墾丁珊瑚達人樊同雲博士報告台灣護珊亮麗成績,以傲世的抵抗力及恢復力,拿下去年全球珊瑚覆蓋率第一名,並與台灣國網中心研究員林芳邦秀出立即傳輸墾丁海底,即時珊瑚現場畫面,展現台灣護珊結合資訊科技,與生態專家合作護珊成果,讓來墾丁取經的國際學者驚艷。

墾丁珊瑚礁去年逃過珊瑚大白化的危機,平均覆蓋率約 40%,成為全球囑目的焦點,受到國際間的重視。昨日結合更多國際友邦與不同科學領域的學者會合墾丁,舉行全球珊瑚礁生態觀測網整合會議。正式成立全球珊瑚礁生態觀測網(CREON),與環太平洋格網應用與中介軟體聯盟(PRAGMA),共同舉行國際學術研討會。

約60位來自台灣、美國、澳洲、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哥斯大黎加及泰國等多國專家學者參與,前日中午抵墾丁,下午參訪海生館及下海到後壁湖海保區潛水觀察,由海生館珊瑚達人樊同雲博士等人,陪同探訪珊瑚活存現況,發現區內珊瑚都活得很健康,相當難得。樊同雲博士解說這是南台灣成立墾管處專司保育珊瑚,還有海生館研究團隊努力,雙方作麻吉組合後,才有如今成績斐然的保育珊瑚亮麗成績。 

14日上午9時,正式會議於墾丁舉行,由墾管處長施錦芳與海生館長王維賢主持,感謝與會國內外學者建立後續國際合作。並報告會議目標,希望經由跨國家與跨領域的合作,整合衛星遙測、預警系統、實地監測器網路、以及網路監測與會議等現代科學與技術,建立珊瑚礁生態監測與災害事件即時監測,完成數位環境研究與管理系統,期許在面臨全球氣候變遷的急迫影響下,開創全球珊瑚礁保育、管理與研究、教育新局。 

昨日進行珊瑚礁生態觀測網專題報告及分組討論,依序進行澳洲大堡礁、法屬波里尼西亞茉莉亞、台灣墾丁等3大珊瑚區塊的護珊經驗分享。值得一提的是由墾丁珊瑚達人樊同雲博士上台,報告去年墾丁拿下全球珊瑚覆蓋率第一名,特有的抵抗性與恢復力,與大家分享台灣經驗領先各國,已網羅海生館珊瑚研究團隊結合國網中心的資訊運用,如今這項技術純熟,而運用於保育墾丁珊瑚建立10多個監測點的成績亮麗,令人刮目相看。 

會議後作成結論,以後年年相約墾丁,整合遠距科學中所衍生的全球珊瑚礁生態觀測網,以墾丁後壁湖海保區內珊瑚礁海底監測作為模範區,並與澳洲大堡礁、美國加洲茉莉亞等3大主力研究監測團隊,作生態研究網核心團隊,建置全球珊瑚礁生態觀測同步進行。並將與全球氣象觀測整合,進一步建立墾丁珊瑚礁的監測系統,再創墾丁珊瑚保育研究成果的另一高峰。